陈北辰 官方网站

http://chenbeichen.zxart.cn/

陈北辰

陈北辰

粉丝:10037

作品总数:23 加为好友

个人简介

陈北辰 1956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。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,福建日报摄影美术部主任编辑、福建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、福建师大美术学院客座教授、福建省画院特聘画家、福州市画院特聘画家。主...详细>>

艺术家官网二维码

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

留言板

艺术圈

作品润格

书 法:议价

国 画:议价元/平尺

匾额题字:议价

拍卖新高:未提供

联系方式

艺术家官网负责人:小张

邮箱:artist@zxart.cn

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,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。

体悟造化,再探心源 ——兼说写生

       众所周知,20世纪以降,中国画创作大体有两大样式:其一是文人画的继承与发展,还是以书入画,在勾、勒、点、擦、皴、染中掺以新语境和新趣味;其二是中西融合,引进西画素描造型和对景写生,再吸收色彩及外光法,以补充国画的表现语言。指导于创作:一是内转外,即以有古意的文人画适当转向写外在现实,注意写生和造型;二是外转内,即从写生写实造型转向对传统笔墨、章法的关注,以强化中国画固有的表现元素。

       理论的归纳是简洁的,但于创作家而论却是苦不堪言。新语境之下,古典意义的文人已然绝迹,书法普遍性时代一去不返,千年笔墨样式又籓篱重重,以创新为尚的时代加以“影响的焦虑”(哈罗德·布鲁姆语),难免有“行到水穷处”之感;另一方面,作为美术专业院校出身的画家,引进西法应不是难事,但由于传统文脉几近断绝,这种嫁接易流于图像操作,于中国画所崇尚的“气韵”往往隔膜,又心有不甘;当然亦有同仁直入观念水墨,但窃以为除了笔墨纸工具尚在,应与中国画无涉。

       大约十年前,我开始了闽北,尤其是武夷山的写生之旅。闽北一地,土地肥沃,是福建最早开发的地区,也是福建历史上惟一一次成为中国文化中心的主要地域,在学术上有朱熹创立的理学,文化上有建版图书,器物上建窑的瓷器,方物上武夷山的茶叶,林林总总,加上由于较多地保留了那种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自然经济时代的生活样式,显然比沿海发达地区更接近于传统文脉。自然总是无言地感动人生,一溪流水,数片白云,江上清风,山间明月,原是人所感怀不尽的。人心中隐秘的琴弦宜于由自然去拨动,影响于人生的各个方面,尤其是艺术,即所谓师造化——理论在自然面前总是苍白的。

当时,大部分人还是用速写或拍照来记录对象,用笔墨进行现场写生的画家——尤其是山水、花鸟画家极少。在我看来,写生意回源头,即由“师造化”回到老子所云“万物并作,吾以观复”,或如西方艺术理论所云“人不能摒弃其所知而画其所见”,藉以体味中国画的造境之妙。可以进入天地自然的强大气场,体悟造化,暂时模糊已经习惯的经验与套路,摆脱“习气”之羁绊,即做到两个放下,一是心里的旧模式,二是旧的观察方式和思维方式,如同禅宗公案里说的,杯里的水要倒光,新的水才能倒进去;在内心感受与表达欲望的激发下,渐入“真我”,发掘心源。以我个人的创作经验,为避免图像操作的硬性嫁接,国画的写生应不同于照相或硬笔速写,即以记录为主的草稿,而应直接进入以现场水墨写生为基础的创作,这种创作更多地保留了瞬间的视角和情绪,因而在效果上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鲜活生动,简单说就是实现“意绪的投射”,这是中国画,特别是文人画最值得珍视的传统;仅从技法层面而论,这种写生法会带来更多笔墨新技法生成的可能,从而体会“笔墨当随时代”的真正内涵。 

此外,以现场笔墨写生为基础的创作,亦有利于从逻辑层面打破传统与创新的理论纠结。艺术与科学不同,科学必须经证伪而得成立,如物理或数学的某个公式,有一例外,则被推翻,不是公式本身不成立,就是前置条件设定出问题;而艺术是被证成的,虽千万人尝试而一人成,则证明此法可立,如李可染老以外光法入山水画创作即是一例,对于传统他 “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,用最大勇气打出来”,这一进一出之间,我认为关键处还在对自然的感悟。而傅抱石先生之“抱石皴法”更是得之自然,以散锋辅以材料变革,一法既成而为后世师。

    我此次参展的“古闽吉州”系列,所写之景皆是生我、养我的福州物象,说是童年经验